2020-06-12 19:21:37
今年以來,國家提出“新基建”發展思路,“新基建”的發展離不開5G應用、信息網絡的支持,更離不開數字經濟的技術支撐。未來,“新基建”+數字經濟將打出怎么的經濟組合拳?行業普遍認為,面對國內外經濟的不確定因素,發力“新基建”,勢必會推動新舊動能轉型,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基建”背景之下,普惠金融有哪些新風口?金融科技又將如何助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一員的小贏科技已經賽道就緒,正在積極思考引領行業謀變創新發展之道。
“新基建”跑步入場數字經濟
“新基建”受關注,絕非概念之新,而是內在所蘊藏的強大經濟潛能。方興未艾的“新基建”浪潮早已開始激發眾多產業的新動能。“新基建”已經成為新發展理念的國之重器,在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國家此前也多次就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做出戰略部署。今年以來,“新基建”已經嶄露頭角,以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推進防控和復工復產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相關人士紛紛表示,“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能。未來,可以肯定的是,“新基建”一定是應對經濟下行的有力載體,對于促進今年的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小贏科技總裁成少勇看來,未來,“新基建”一定是托起中國數字經濟明天的關鍵載體。“從短期看,‘新基建’正在助力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努力解決企業融資等深層次問題,從長期看,隨著‘新基建’跑步入場,金融科技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小微企業融資困境有望破局。”成少勇如是說。
金融科技進階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基建”將給金融科技發展帶來哪些新契機?多位金融科技人士認為,“新基建”將推動產業互聯網提速,同時,開啟B端金融科技和小微金融新格局。目前,小微企業沒有充分數字化,產業互聯網的成熟度遠不能滿足金融機構發展小微金融的要求。不過,隨著“新基建”發展,其為金融機構對公業務科技化轉型帶來新的想象空間。
隨著企業對線上化、數字化需求提升,To B端的金融科技業務發展迎來新突破。“一方面,今年以來不少傳統金融機構意識到金融科技在To B端應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很多科技實力不足的中小金融機構想要在未來發展中占取先機,就需‘牽手’合規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向中小微企業提供更精準的金融服務,繼而降低融資成本。”某國有大行高管坦言。
普華永道2019年發布的報告也顯示,目前,中國有48%的金融機構向金融科技公司購買服務,未來3年至5年,68%的金融機構將增加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據了解,近年來,美股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小贏科技已“牽手”多家持牌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信息端口,解決了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狹窄等難題。如通過大數據及智能化的技術優勢,運用數據信息來甄別欺詐隱患,緩解信息不對稱和信息孤島,暢通資金到達實體經濟的“最后一公里”,為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提供了有效方案。
以小贏科技旗下普惠金融產品小贏卡貸為例,其服務客群主要是有借貸需求的消費金融個體或小微企業主。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小贏卡貸已超過為千萬級用戶提供金融服務。
技術對金融的賦能效力有目共睹,但也需看到,這種賦能并不是萬能的。成少勇強調,即便是科技手段,在相關領域的應用也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主要體現在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準入性和方便性。數字技術讓“長尾客戶”的需求得到滿足,同時通過數據收集、分析,可以逐漸織就一張信用大網,“網住”痛點并抵御風險。
同時,金融科技亦應“有所不為”。“此前,不少科技公司收集到大量未脫敏的個人信息,這其中有多個問題值得注意,一是任何人的個人數據未經本人允許不得擅自采用并分享給更多機構;二是普惠金融要解決大量‘長尾客戶’的需求,需要基于建立大數據開放之上,加強大數據共享機制,不要因科技手段而壟斷數據;三是要警惕部分機構虛假宣傳和廣告,包裝偽金融科技創新,擾亂市場秩序。警惕以上紅線,企業才能夠守正出新。”成少勇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