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9 16:37:49
“買瓶可樂都要記下來,太麻煩了!”
“記幾天就堅持不下去了,哎~“
“好像不記賬也沒什么影響誒,錢照樣花呀”
記賬是學習投資理財的第一步,然而大部分人都沒法堅持,記沒幾天就放棄了。
放棄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沒有堅持足夠長的時間,所以還沒嘗到過記賬的甜頭。
就像我們辦了一張健身卡,興奮地堅持了兩三天,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那么,記賬的甜頭是什么?
記賬是財務信息的記錄,意味著你可以在數據的支撐下,更好地對自己的財務狀況進行決策,更好地掌控你的財務狀況。
換言之,記賬最關鍵的意義是,它能幫助你更好地掌握對財富的主動權——
你不再渾渾噩噩地刷卡,心驚膽戰地查余額;你了解你的財產,你能調控你的收支。
這個“用處”比起我們所要承受的那點“小麻煩”,性價比太高了。
記賬第一步,你要搞清楚你要記錄的是什么——
記賬是一個與時間密切相關的問題。我們不僅要關注某個時間點上有多少錢,還要專注某一時間內錢是怎么變化的。
這就涉及會計學里頭的兩個基本概念——存量與流量。
存量是一個時間點的概念,回答的是“有多少錢”的問題。
流量是一段時間的變化,回答的是“新增/減少了多少錢”的問題。
比如月初我有4萬存款,這是“存量”。
到了月末我有了6萬存款,那么這個月新增的2萬,就是“流量”。
因此,如果你要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有全面的認知,你既要記錄存量,又要記錄流量。
然而,并不是所有記賬APP都可以同時記錄流量和存量兩種信息的。比如Daily cost就只能記錄收支信息(流量信息),而財魚管家則更偏重記錄資產(存量信息)。如果想要全面掌控自己的財務狀況,在選用記賬APP時需要注意這一點。
記賬只是讓我們掌握數據,而要掌握對財富的主動權,我們還需要根據數據來調整我們財務行為。
存量是一個既定事實,我們無法改變。但對于流量,我們可以通過調節收支來加以控制,也就是開源和節流。
可是到底要砍掉哪部分支出,增加什么收入呢?這時候記賬獲得信息就能給出很好的指導。
指導1:節流
總支出=必要支出+非必要支出
我們的日常支出可以分成必要與非必要兩部分。
由于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必要與非必要的劃分并沒有嚴格的標準。
舉個例子,喝咖啡對一些人來說可有可無,那買咖啡的錢就是非必要支出;但有的人不喝咖啡就影響工作效率,那買咖啡的錢就是必要支出了。
通過記賬,我們可以對每個月的花銷做一下梳理,按自己需求和經濟情況分出必要和非必要支出,以指導我們該如何“節流”。
由于經濟實力和花銷水平在短時間內較為穩定,必要支出一般是個常量,短時間不會有很大起伏。減少必要支出會降低生活質量,如果不是非常之需通常不作考慮。
因而,我們所談的“節流”,指的是砍掉非必要支出。沒有這部分支出,不僅不會對我們的生活質量有過大影響,還能省下不少錢。還是以咖啡為例,一天30元的咖啡,一年省下來將近11000元,數目相當可觀。
指導2:開源
收入=主動收入+被動收入
先來科普一下這兩個概念——
主動收入:你通過工作賺到的錢,比如工資、創業賺到的錢;
被動收入:你不工作也能賺到的錢,比如投資理財收入、爸媽給的錢。
增加主動收入或被動收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努力實現。
多為自己充電、提高工作能力、尋找加薪跳槽的機會,能夠大幅增加主動收入。
而對于被動收入,我們可以通過多學理財知識、合理配置資產來提高。這里也稍微做個硬廣:小贏理財的定期產品收益率高又安全,收益率遠大于銀行理財,助你輕輕松松增加被動收入。
掌握財富的主動權,意味著我們不再被錢牽著走,能夠憑借實力多掙錢,也能控制自己少花錢。不過,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所以請克服自己的懶惰心理,從好好記賬開始,學習做自己財富的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