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2 10:20:08
轉載自《環球》雜志
厲害了,小贏都上《環球》雜志兩會專刊了呢! 全文轉載如下: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93 年的時候,我曾向地下錢莊借過一筆 500 萬的貸款,一年算下來利息將近 40%。”健康元董事長朱保國一直記得創業初期的艱難,“為了支持小微企業,所以我選擇投資互聯網金融行業。” 如今,這位醫藥大亨搖身變成了微眾銀行和小贏科技的大股東。朱保國的投資理念恰好道出了金融科技公司拓展普惠金融的核心價值。 近兩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傳統金融格局不斷被改寫,全球資本也在尋找新的投資方向。 “無網絡不金融,無移動不金融”已成為現代金融業體系的一個重要特征。誰能夠更早、更好、更安全地掌握和運用先進網絡技術,真正有效地解決當前金融改革發展中的難題和短板,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勝,更多地獲得技術創新的紅利。但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Fintech)的興起,在催生行業繁榮的同時,也給金融監管和風險控制帶來新的挑戰。 資本驅動產業升級 零壹財經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 2016 年年末,國內正常運營的平臺數量僅余 1625 家,占行業累計上線平臺的 33% ;累計問題平臺 3201 家,其中 2016 年有1106家,同比減少 15.4%。2016 年交易額為 19544 億元(不含招財寶和純移動端平臺交易額),累計交易額保守估計為 3.36 萬億元。預計 2017 年交易額將達到4 萬億元。 這種體量,讓網貸行業成為了不容忽視的金融力量,并因其面向小微企業和普羅大眾而成為普惠金融的中堅力量,也讓資本聞風而動。 2016年,風險資本支持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獲得的投資同比上漲了42.5%,達 67 億美元,為歷史新高。資本支撐下,中國互聯網金融業態如今已經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一方面,中國互聯網金融在全球處于領先的地位,另一方面,這個業態本身又在向金融科技轉型。金融科技在中國的發展,有比較豐富的需求土壤,未來會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2016 年以來,一些企業紛紛升級為綜合性的金融科技服務集團。 小贏科技便是其中之一。2016 年,小贏理財全面升級為小贏科技,并于 2017 年 3 月 2 日宣布獲得 10 億元人民幣 B 輪融資。小贏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唐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不僅是對于小贏科技的信賴,也是對金融科技產業前景的信心。” 有專業人士指出,隨著行業日益規范化和成熟化,2017 年融資將以 B 輪及以上為主,或有 P2P 平臺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不排除傳統金融機構通過直接開設平臺、控股持股、開展資金或資產端的合作等方式切入P2P 領域。資本力量和科技的力量將會重新主導這個行業的生長方向。 監管發力,有序合規 自2013 年互聯網金融拉開歷史帷幕,到 2016 年各項監管政策的頒布,這幾年互聯網金融從高速發展伴隨野蠻生長,逐漸進入到了有序調整的合規期。 2016 年,以銀監會等四部委出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為代表,一系列政策與地方法規先后出臺。《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印發,強調采取“穿透式”監管方法,根據業務實質明確責任。此后,包括P2P、股權眾籌、資產管理、互聯網金融廣告等細分領域的專項治理不斷展開。 2017 年 3 月 2 日,銀監會副主席曹宇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互聯網金融本質還是金融,互聯網金融遵守的還是金融規則。任何金融創新應該遵循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有利于保障投資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權益。 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讓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風聲鶴唳。不過,唐越認為,平臺升級、合規調整,是互聯網金融平臺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整改期限將近,會有大量不合規的平臺退出,有利于存續平臺優勢凸顯、優秀平臺的繼續發展。同時,投資人的資金安全會得到更大的保障。” 如果說加強監管能讓行業優勝劣汰,那么金融科技的不斷創新又在賦予這個產業新能量。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金融科技最大的優勢是普惠性,它解決的是獲客成本和風險定價,尤其是控制低成本基礎上的風險,在這方面數字技術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合規中創新 互聯網金融要發展,既要鼓勵創新,又要防控風險。對于監管層來說,則要不斷尋找創新與風險防控的平衡點。 中國政法大學金融創新與互聯網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愛君表示,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理念要以服務引導為主,并不需要像傳統金融機構那樣采取審慎性監管。同時,對于互聯網金融從業者而言,上一階段,強調從需求層面為供需雙方打造交易平臺,下一階段,則需真正以科技創新的方式來完善風控,取得創新性突破。 以大數據和云計算能力為核心的科技力量,已經成為 2017 年亞洲金融科技投資的主要焦點。能夠接觸和分析客戶數據,成為風險控制的關鍵所在。 傳統的風控模式更多關注的是靜態風險,對風險進行預判。而互聯網金融市場讓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風險成為動態風險,因此,需要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對風險進行實時把控。“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數據引擎、反欺詐模型、信用價值模型、抵押物估值模型與極客學習引擎構成的大數據風控系統來實時分析用戶價值、用戶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依靠強大的數據處理與建模能力來保障用戶的資金安全。”小贏科技首席風控官成少勇說。